克设计下克上,究级重坦海军造,R系坦克

2021-11-27 09:34:13 神评论

17173 新闻导语

说到游戏中的R系科技树,各位车长肯定有很多疑问:一个豆战车起家的,怎么就搞出了百十吨的超重型坦克呢?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研发的中坦和重坦,为何最后却越发相似?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一一解密!

各位车长大家好!

说到游戏中的R系科技树,各位车长肯定有很多疑问:一个豆战车起家的,怎么就搞出了百十吨的超重型坦克呢?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研发的中坦和重坦,为何最后却越发相似?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一一解密!

历史沿革

说到日本超重型坦克的起源,就不得不提到“始作俑者”岩畔豪雄。在东北期间,目睹了诺门罕战役中日军装甲部队的惨败,加之受到苏联T-35多炮塔坦克的刺激,当时还是大佐的岩畔决心开发一款150吨级的重型坦克。

岩畔豪雄,也被称作科学家特工,曾参与过对美和谈,

但因极力反对开战,被东条英机排挤出了军部。

于是,便有了那句著名的「満州の大平原で移動トーチカとして使えるような巨大戦車を作ってほしい。極秘でだ…今の戦車の寸法を2倍に延ばして作れ」(“我想建造一辆巨大的坦克,能够在满洲开阔的平原上当作移动堡垒。绝密…尺寸应当是当今战车的2倍”)。为此他绕开军部,直接下令三菱开始设计,并动用在登户研究所的关系来获取资金支持。

位于神奈川相模原的兵工厂承接了这一任务,为保密需要,陆军将它称为大型车(大きい車),取大的片假名オ,加上伊吕波序中首位的イ,便有了オイ車(大型车1号),转写成罗马字就是O-I。不过,工程师更偏好使用工厂名ミト(Mi-To)来称呼它,即三菱特车的缩写(就是下丸子工厂,也称相模原制作所,属于三菱重工的特车事业部,从1938年起就为陆军造坦克)。

伊吕波序类似咱们的天干地支排序法,

就像甲乙丙丁也可以指代1234

实际上,陆军的超重型坦克仅有O-I一部,不过在概念设计阶段,还出现过100吨和120吨的两个草案,主要差异在于小炮塔的数量和位置,但均将96式150mm榴弹炮作为主武器,用于摧毁工事;1式47mm坦克炮作为副武器,用于对抗装甲单位,大小炮塔各司其职,互不干扰。

从某个方面也印证了九二式十糎加農砲(实际口径105mm)并非史实配置

100吨和120吨方案在游戏中分别作为7级重坦O-Ni(オニ,大型车4号)和8级重坦O-Ho(オホ,大型车5号)出现。当然,陆军自然不会给两个草图这样正式的代号,不过作为车名倒还朗朗上口(音“欧尼”和“哦豁”,国服将其翻译为120吨IV和V型,不过120吨这一重量并不准确)。

O-I 100t与O-I 120t

1942年4月,O-I进行了行走测试,此时它尚未安装炮塔和裙板,因此重量“仅”100吨,即便如此,在越野测试中,它陷入泥中动弹不得,负重轮脱落;修好后在公路测试中又压坏了混凝土路面,履带断裂。陆军自知O-I靠不住,就此叫停了研发,试验车也在1944年底被拆毁,目前仅剩一片履带在若狮子神社展示。

O-I的车体,再去掉两侧的裙板,就是用于测试的100t O-I

照理说,R系重坦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,但游戏里的9-10级究竟是什么呢?它的线图其实来自一位苏联工程师的研究文献,其中他引用了不少外国坦克的设计,其中就包含日本海军在1944-45年间设计的“岸防坦克方案”,正好是皇纪2604/5年,故称四式和五式

五式重战的线图

四式和五式均使用2台川崎V型12缸发动机(仿自BMW的船用发动机),但由于五式采用了更为紧凑的散热系统,动力舱体积减小了35%,外型上区分就是较低的尾舱高度。游戏中体现为体重比四式少了十吨,单位功率更高。

四重和五重动力舱对比

这两台战车的出处在日文资料中并无提及,但可以推测,日本海军参考了从“柳行动”中获得的虎王图纸,以研发本土决战兵器为目的重新开始了超重型坦克的研究——摒弃了O-I落后的多炮塔设计,并将舰炮(驱逐舰上的127mm炮,战列舰上的152/140mm副炮,甚至新锐的三年式155mm炮都被考虑过)作为主武器。其结果据称是三菱与日立的140吨级坦克案甲/乙型。

日立試製140t戦車 想象图

虽然外形神似,但它只是关东军在我国东北设置的炮台之一,并没有厚重的装甲,也非传言中的四/五重炮塔实物

说到这里,咱们开头提到的中坦和重坦的相似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呢?这就不得不请出大战末期开发的两型“决战兵器”,也是游戏中R系的6级和7级中坦,四式中战与五式中战。和四/五重类似,它们也是在1944-45年间完成研发。

游戏中的R系重坦图纸,大多都来源于WG与这家

日本模型厂商Finemolds的合作

防护更强的M4谢尔曼出现后,日军长期以来所依赖的47mm炮瞬间沦为了敲门砖,因此在1944年5月陆军紧急改装了一批一式中战,换上了75mm 90式野战炮与配套的大型炮塔,并将其命名为三式中战,同时也调整了尚在研发中的四式中战,用新研制的5式75mm坦克炮换下了原计划的57mm炮。

四式中战线图

而到了五式中战,已经是作为可以逆转战局的“本土决战”秘密兵器而研制。在设计中参考了O-I超重型坦克的设计思路;但由于战局的变化和军事理念的进步,摧毁敌方工事不再是必须的要求,因此,大口径的榴弹炮被更换为高初速的火炮,作战中心由辅助步兵转移到了对抗敌军坦克上。

在相似思路指导下设计的“五中”与“五重”反倒有了几分相似,外形上都采用了简洁的单个大型炮塔设计,防护上都选择了厚重的装甲(相比同时期的谢尔曼、T-34等),火力也都选择了有着高初速,穿甲性能良好的火炮,为进一步加强火力,历史上五中甚至有安装自动装弹机的方案。

装备自动装弹机的五式中战线图

不过,虽说几乎完工的五式中战代表了二战期间日本坦克设计的最高水平,但相比起同期盟军涌现的新式战车,无论是潘兴、百夫长还是T-44,都足以让它相形见拙。妄图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“最终兵器”,最终只能沦为豪赌国运的军国主义者的笑柄。

【来源:网络】
日期
游戏
状态
下载
礼包

页游测试表

日期
游戏
状态
评分
礼包